欢迎进入苏州淡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官网! 含氮含磷废水污染治理的“环境专科医院”!

您当前的位置:
厌氧氨氧化脱氮技术起源与反应机理
发布时间:2022-05-30 来源:jsydl 浏览次数:6次

奥地利化学家Broda 早在 1977 年根据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和热力学的计算, 预测自然界中存在能以 NO2-为电子受体进行氨氧化反应的微生物,并在国际上发表了题为《自然界中两种遗失的两种矿质营养菌》一文,但研究者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未发现这种化能营养型细菌。

1995 年,荷兰 Delft 技术大学 Kluyver 实验室的 Mulder 等人在试验中发现,反硝化流化床反应器中出现 NH4+随 NO3-的减少而减少的现象,且呈一定比例,同时伴有一定气体产生,其将该过程命名为厌氧氨氧化。随后 van de Graaf 等人通过试验证明 anammox 反应是一个生物过程,并通过 15N 和 14N 同位素标记 NH4+和 NO2-中的 N,结果表明终产物主要是 14-15N2,仅有 1.7%的15-15N2,其结果与 Mulder 等人提出的以 NO3-为电子受体的反应式化学计量比不符合,故提出了 NO2-是 anammox 过程关键的电子受体。至此,厌氧氨氧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脱氮反应,走入人们的视野。

早期,Van de Graaf 用同位素标记技术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厌氧氨氧化反应代谢模型。在该模型中,羟胺(NH2OH)最有可能作为 anammox 过程中的电子受体,NO2-N 首先被还原产生 NH2OH,然后 anammox 细菌以NH2O作为电子受体将 NH4+-氧化为联氨(N2H4),N2H4 进一步被还原成 N2同时产生 2H+。然而,Strous 在 Kueneniastuttgartiensis 的基因组中,未发现催化 NO2-N 还原为 NH2OH 的酶基因存在,却发现有编码 cd1 型 NO2-原酶NirS的基因,这种酶催化 NO2-还原为一氧化氮NO),从而说明 NO而非 NH2OH 是厌氧氨氧化的代谢中间产物。


8bb597f1-c8c3-4971-9f49-ccbed1d02385.png

Strous 根据 anammox 细菌的基因组学和一些生理实验结果对反应模型进行了修正。其认为 NO2-在含有细胞色素 和 d1 的 NirS 作用下被还原为NO,然后联氨合成酶催化 NO 和 NH4+ 缩合生成 N2H4,最终 N2H4 在联氨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 N2。在 N2H4 氧化成 N2 的过程中可产生 个电子其分别通过细胞色素 c、泛醌辅酶 Q)、细胞色素 bc复合体(复合体)、以及其他细胞色素 c 传递给 NirS 和联氨水解酶其中 个电子传递给 NO2-还原酶,3个电子传递给联氨水解酶。伴随电子传递,质子被排放至厌氧氨氧化体膜外侧, 在该膜两侧形成质子梯度,驱动 ADP 与 Pi 合成 ATPKartal 在 2011 年验证了该代谢模型。


c067eebb-a91e-410b-878b-1f1856f9d8d2.png

上一篇: 没有了!

下一篇: 没有了!